为了保护实力,詹晏设置了大批或明或暗的斥候。
一旦敌人发起大规模围剿,将士们便向深山退走,这也是吕蒙军几次围剿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收到消息,知道邓凯即将被转移到秭归,詹晏也不愿意冒险动用主力下山救人。
詹晏认为自己抓到了陆逊的痛点,他依然想采取老办法,进攻一两个村庄,获取军粮。
知道了詹晏的想法,廖化立即意识到不行。
攻打村庄夺取食物,确实可以让将士们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山下的村庄数量有限,每个村庄的储粮也不多,进攻村庄获取粮食,并不持久。
等到山脚的所有村庄都被攻击过,关羽军想要筹粮,只能继续南下,深入吕蒙军腹地。
这种情况下,将士们根本支撑不了两年,等不到刘备的东征。
而且,大军攻打村庄,一定会与村民们发生纠纷,即使军纪再严明的队伍,也很难秋毫无犯。
那时候,一点点坏事,就会变成大的罪恶,败坏关羽军的口碑。
廖化的态度很坚决,“詹将军,一座村庄能有多少粮食,咱们劳师远征,只怕消耗量会比夺取的粮食更多。”
“要我说,咱们要啃就啃硬骨头,就算打不了巴东,咱们也可以进攻巫县。”
“巫县和巴东,任意一座城的仓库,都可以支持咱们部队用很久。”
“后勤压力减轻了,咱们也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对敌军展开袭扰。”
廖化虽然用着商量语气,但态度却非常坚定。
詹晏明显没有被说服,但他还是带着商量的语气。
“廖兄弟提到的问题,我也想过,所以,我才集合了精兵强将进攻秭归。”
“但是,这个计划不可行,陆逊实力太强,巴东和巫县虽然比不上夷陵,但是,吕蒙军在这两座城都部署了部队。”
“我军即使倾力攻击一座城池,其他城池的敌军也会进行支援。”
“咱们现在的部队,是西荆州的最后抵抗武装,理想状态下,我军或许可以无功而返,一旦全军覆没,咱们可没机会东山再起。”
廖化并不认同詹晏的判断,在他看来,现在恰恰是进攻城市的最好机会。
虽然廖化带兵偷袭了巫县,救出了邓凯,但是,敌人此时大概率不知道廖化的存在。
廖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他认为,陆逊一定也知道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陆逊意识到自己出现在西荆州,必然会加大围剿力度。
受到陆逊的重视,战局发展到那一步,关羽军才真的没机会了。
至于詹晏的兵败,其实不全是攻城失利引起的。
詹晏也好,邓凯也罢,在选择战术目标上就有问题。
进攻秭归,不仅给了陆逊迅速反应的时间和机会,还把后路暴露给了其他敌人。
而且,秭归城防很坚固,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当然会无功而返。
廖化和詹晏两个人的分歧太大,这并不仅仅是选择上的差异,而是战略路线上的不同。
正当廖化准备再度开口说服的时候,等在旁边的邓凯开口了。
邓凯似乎支持詹晏,“廖将军,你可别误会,不是我们这些人不愿意配合您攻城,进攻的难度确实太大了。”
指了指脚上的脚镣,“你应该明白,即使被俘,我也没有投降,我们都忠于汉室。”
忠不忠诚,那是品德问题,会不会带兵,是能力问题。
品德上没有瑕疵,解决不了能力问题。
如果发生争议的原因,仅仅是寻常小事,廖化愿意为了团结队伍作出让步。
在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廖化只能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动摇。
廖化寸步不让,詹晏也带了点火气。
邓凯继续打圆场,看着詹晏,说道:“廖将军曾经是关将军的主簿,而且,曾经在战场上击退过吕蒙,要不,这一次咱们就听廖将军的?”
詹晏气呼呼的,“我从来没有置疑过廖将军的能力,但是,关系到我军的生死存亡,这种事情不能儿戏。”
看着邓凯,詹晏的语气很诚恳,“邓将军,你应该明白,荆州出事之后,是我一直带兵在这里和吕蒙军作战,我对这里的地形和敌情更了解。”
邓凯依旧在和稀泥,“既然两位将军同样能征惯战,那么,为什么不能分开用兵,各打各的?”
还没等到廖化反驳,詹晏先提出了反对。
“分兵的结果,只能是各个击破,咱们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坚持到主公东征。”
詹晏看向廖化,“咱们可以有两支部队,但只能有一个统帅,廖兄弟,我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这个统帅位置我不能让。”
廖化点点头,“你说的很对,我同样不会让步。”
邓凯再次开口,“既然如此,老夫倒是有个想法。”
廖化和詹晏两个人同时转头。
“为什么两位将军不比试一场,争夺统帅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