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锦漓接了篮子请他坐下,良儿进去厨房,“阿漓哥哥,我帮你烧火吧。”
村子里也就苏奶奶和楚忆良祖孙二人和自己亲近,都是可怜人。苏奶奶原本家庭幸福,夫妻恩爱,育有一儿一女。十几年前,女儿跟外镇一个书生看对了眼,不顾家里定了亲,一定要解除婚约跟那书生。女儿要死要活非君不嫁,楚老爹只好解了那头的婚约,让两人成亲,那书生无父无母便入赘到了楚家。
婚后一个月,女婿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女儿一路陪同。那女婿倒也争气,一路过关斩将,去京城参加会试,后来殿试一甲进士及第。因他模样俊美,长身玉立,被皇帝钦点为探花郎。
喜报传来,楚家为女儿感到高兴,苦尽甘来。可很快,传来了休妻的消息,楚老爹收到消息后便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了。
那楚家女儿这些年也不曾回家,是死是活不知。在楚忆良出生第二年,他爹娘得病相继去世,楚家几口人如今只剩下祖孙俩相依为命。
楚家也过得拮据,当年为了给儿子儿媳妇治病,变卖了良田,就剩两亩薄田。苏氏心善,看甄锦漓过得苦,家里有多的蔬菜都会让孙子送些过来。
十岁的楚忆良在家里帮着奶奶干活,小小年纪,下田上山什么都干,他往灶洞里添了柴火,“阿漓哥哥,这次考试怎么样?”
“仍旧没进考场。”甄锦漓说的很轻松,仿佛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样。
自从自己记事开始,阿漓哥哥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好像每次都是这样的结果。楚忆良不觉得失望,安慰道,“阿漓哥哥教过我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
洋洋洒洒背完,楚忆良说道,“阿漓哥哥书读得好,文章做得好,相信下次阿漓哥哥定能榜上有名。”
“说的倒条条是道。”甄锦漓问他,“我走的时候让你背的书,都会了吗?”
“会了,我背给你听。”说完,摇头晃脑的背起书来。
楚忆良聪明,从小爱听甄锦漓读书,看他聪明好学,甄锦漓抽空教他读书认字。听完后甄锦漓点头,“背的很流利,其中意思可懂了?”
“懂了。”楚忆良解了一遍,“阿漓哥哥,我说的对吗?”
“解释的对。”这小子聪明,甄锦漓把车前草摘了洗干净焯水,“过两年,你可以下场试一试了。”
“啊?”楚忆良觉得自己听出了,“下、下场?我、我不行,我好多都没学,字也写得不好看。也没去书院拜师,而且,我还太小了。”
阿漓哥哥都二十也没考上,楚忆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家里这么穷,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闲钱去私塾读书,参加考试更不敢想。
甄锦漓知道他的顾虑,小小年纪就要操心吃穿用,还得照顾看不见的祖母。他聪明,不走仕途可惜了,便鼓励道,“只要有理想,咱们就有努力的方向,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
楚忆良年纪虽小,跟着甄锦漓读书识字,懂得的道理比其他孩子多。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希望,他想出人头地,没有人帮助,会很艰辛。
若是要放弃,心里不甘心。听了甄锦漓的话,他重重的点头,“下次阿漓哥哥上山带上我去吧,捡柴火拾菌子,跟着你认草药。”
攒点银钱,才有希望。
甄锦漓欣然同意,“明天咱们就上山。”
楚忆良想得见牙不见眼,“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