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弹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弹头的动能暴力强行撕开装甲,弹头越尖,硬度越大,速度越快,破开坦克装甲的几率也就越大。其特点为初速快,射击精度高。
破甲弹的技术含量稍高一点,其破甲的原理应用了门罗效应,也称聚能效应,即炸药爆炸后,起爆炸产物在高温高压下基本是沿炸药表面的法线方向向外飞散的。
对于美军和苏军而言,到了战争后期,德军反坦克火箭筒对坦克部队造成的威胁远远大于数量越来越少的德国坦克。防御破甲弹就成了当务之急。不过破甲弹的上述原理既赋予了其便捷性、廉价性的特点,也存在一个弱点。
如果弹头没有接触到坦克装甲提前爆炸,那么射流的威力就将大为减弱。美国坦克挂在车外的沙包,就起到了“间隔装甲“的作用,让破甲弹头提前引爆。而沙包内的沙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减弱射流的力量。当其真正接触到坦克主装甲时,穿透力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二战的T34上焊接钢架,然后把缴获的钢丝网或者薄钢板焊上去。后世的美军斯特瑞克装甲车,则有制式的防破甲弹钢架,被形象地称为“鸟笼“。
而雅尼克仿造的是后世T-72B的复合装甲,这款复合装甲设计非常有趣,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防护能力。
T-72B的炮塔铸造时会在正面装甲两侧预留放置复合装甲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层层叠叠的膨胀装甲,每层装甲都由一块耐火橡胶,一块钢板和一张铝合金薄片组成。其防护原理是,让来袭炮弹在不同密度的夹层中反复穿梭,以达到削弱动能的目的,同时穿甲弹击中这层装甲后,耐火橡胶发生褶皱,带动铝合金薄片,对穿甲弹弹芯进行横向切割。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就是,耐火橡胶像一块桌布,铝合金薄片就像桌布上放着的一把刀。一旦桌布被扯动发生褶皱,桌布上的刀自然也就会跟随桌布移动,以达到横向切断穿甲弹弹芯的目的。
这种装甲的防护能力优良,而且材料价格低廉,制造成本也不高,正是此时的德国所需要的。反观乔巴姆装甲和美国的贫铀装甲为例,乔巴姆装甲的夹层包括尼龙、陶瓷、钛合金,聚合物等,制造成本高昂;美国的贫铀装甲采用贫铀合金制造,造价不菲而且重量极高。先不说此时的技术造不出这些装甲,就算能造,雅尼克也不会大规模采用这种昂贵的装甲。
雅尼克拿起那块附加装甲掂了掂,大概有20来斤。“坦克车身上挂满这种装甲,应该挺重的吧,会不会影响机动性?”
小阿尔弗雷德恭声道。“请殿下放心,我们的坦克发动机马力很充足,这点重量不会影响到坦克的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