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1. 笔趣阁小说
  2. 耽美小说
  3. 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三国)
  4. 139、番外一:小山河(下)
设置

139、番外一:小山河(下)(1 / 2)


转眼间便到了熙和二年,孙策如今已经称帝,孙绍被立为太子,同时迎娶息家女为太子妃,孙缨则被封了上虞公主,下嫁陆议与顾晏的长子陆延,陆延虽年轻,但年少有为,风采不逊于其父,这桩婚事也算是颇为美满。

随之被提上议程的就是诸葛晏的婚事,她先前被孙策封为县主,算是额外的恩宠,但并不妨碍她的婚事不好谈。

和她同龄的年轻人大多已经有了婚约,更不用说品学兼优的了,加上诸葛晏本人“威名在外”,周围是一大堆王公贵族,父母都是侯爵,排场完全不亚于上虞公主孙缨。

没人敢娶。

诸葛晏对此表示无所谓,反正就算有人要娶她她也会拒绝,拍拍屁股就自己报名去参加春试了,名次倒也不错,领了个小官就准备外任去了。

诸葛亮夫妇对此也表示无所谓,两人的想法很简单,周皎觉得女儿还小,性子还是个小姑娘,诸葛亮觉得短时间内无人配的上自己的女儿,还不如再等等。

周皎这次倒是轻松不少,女儿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好事,她这个做娘的当然是全力支持了,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闺女自己一个人出门在外会不会不安全,但转念一想,女儿跟着干妈苦安学过好几手,自保还是足够的,大不了从甘宁那边借点人跟过去好了。

不过诸葛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外任两年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女婿,当然,这人对于诸葛亮与周皎来说并不陌生,正是孙权长子孙登。

其实周皎对此早有预感,毕竟两个人虽然相差了七岁,但从小就黏在一起,诸葛晏小时候就天天把孙登挂在嘴边,而孙登也一直未曾娶妻,周皎也只是猜到了一点,并未点破。

所谓“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周皎自然也希望女儿能收获一段美满的感情,知道了女儿的心思之后就果断开始给自家女儿攒嫁妆了。

不过诸葛亮就没有周皎这样淡定了,宠了这么多年的女儿就这样嫁了出去,老父亲之心意难平也是正常的。虽然女儿还是嫁在了眼皮子底下,平时闲暇时就能探望,但也是要嫁到别人家去,诸葛亮难免有些不舍。

周皎明白他的心思,因此请孙权夫妇到家里吃了一顿饭,孙权席上更是再三保证绝对看好自家儿子,要是诸葛晏受了委屈他就第一时间先替诸葛晏出气,就差指天发誓了。

诸葛晏坐在一旁和未来的公公喝了一杯酒,频频点头表示很赞同,看得周皎无奈扶额,对孙登未来的生活一时间有些担忧。

熙和四年,桃花绚烂之时,孙登与诸葛晏的婚礼极为盛大,仅次于上虞公主出嫁时的场面,凡是百姓们叫得出名号的人都出现在了这场婚礼上,场面之盛大让人难以忘怀。

女儿嫁出去了,家里少了个胡闹折腾的,一下子冷清了不少,诸葛亮心中难免空落落的,好在还有儿子诸葛昱在,诸葛亮倒也算有事可做。加上太子孙绍如今已经成婚,学习从孙策那里接事过来,便不大像以前那样依赖诸葛亮这个老师,诸葛亮便被调回了朝中,任丞相长史,位次仅在丞相周瑜与丞相司直顾雍之下,而顾雍年事已高,在职只是为了表达朝廷对他的尊重,孙策的意思显然是准备提拔诸葛亮担任未来的丞相一职。

同时被调入朝中的还有庞统、徐庶等人,但若说显眼,还是比不过诸葛亮的。

诸葛亮正是倍受重用的时候,家中的其他人却突然隐匿下来,周皎主动提出辞去学堂祭酒一职,举荐蔡琰接任自己的职位,原因是幼子无知、需要她亲自教养,而诸葛晏则好巧不巧在此时怀孕,便也辞去了官职,周瑜则已经不大管事,将手中的大部分权利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周皎倒是能明白孙策的一番苦心。

他和周瑜都已年近半百,又是久经沙场的人,遍体鳞伤,保不准哪一日就会撒手人寰,即使不是如此,人上了年纪就逃不过糊涂,难免会做出错误的抉择,此时便需要一个智谋决断超乎常人的人来在一旁提醒。

而诸葛亮为人稳重自持,加上妻子周皎和孙家关系颇深,又担任过孙绍的老师,是下一任丞相最好的人选。

熙和六年,周夫人病重,周瑜借故辞去丞相一职,领庐江太守一职,带着妻儿与母亲一起回乡,顾雍也同时离任,诸葛亮继任丞相一职,诸葛家更加低调,大哥诸葛瑾外任,小弟诸葛均继续奉命修史,周皎养儿子,女儿女婿也都安安静静的,只留下诸葛亮一人独自在朝堂之上闪耀。

“阿早,你看看这账本还有什么问题吗?”

周皎闲下来就开始开发自家儿子的学习能力,发现诸葛昱的聪慧程度丝毫不亚于姐姐。虽然性格看着有些温吞,但颇有些闷声发大财的意思,周皎索性把自家账本都交给儿子看,自己从旁辅助,闲下来就往机巧院跑,尽量把自己能给这个时代的东西都向机巧院的众人描述出来。

说实话,她能做的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些东西能不能被造出来,之后又要有什么用处,只能看未来的吴国,而那时的她就是个和诸葛亮挨在一起的小土包,史书白纸上的几行字,后人谈论起这段历史的只言片语……

吴国未来的兴衰荣辱,即使她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影响,所以周皎能给的就是她如今力所能及的馈赠。

儿子似乎看出了什么端倪,某天看账本的时候忽然问道:“阿娘是再也不打算回朝中了吗?”

周皎正在整理诸葛亮的公文,听到儿子这么说,不由看向他,道:“何以见得?”

“阿娘和阿姐都辞去官位,伯父也不留在朝中,小叔父深居简出,舅父也男下去了……阿娘也许久没有去宫中见皇后伯母她们。”

周皎听他这样说,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阿早猜的不错,阿娘确实不打算回去了,等你阿父从丞相之位上下来,阿娘年纪也不小了,朝堂之上瞬息万变,阿娘再回去也没什么大用处了,既然如此便不必再回去。”

诸葛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怎么,阿早有出将入相之心?”

诸葛昱想了想,道:“没有。阿父每日看着都很是疲累,阿早不喜欢那样。”

能把想偷懒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周皎莞尔,道:“那阿早将来想做什么?”

诸葛昱低下头沉思许久,道:“阿早想将家里的生意做的更远一些。”

周皎一手撑着下颌,好整以暇地问道:“北方已经有咱们周氏的产业,阿早还能做到哪里去呢?”

“九州之外一定还有更广阔的的天地,有别样的天地便会有别样的人,既然这样,我想去那样的天地看看。”

周皎听他说完,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好。阿娘一定全力支持你。”

同年,周夫人病故,周皎带着儿子回老家舒城奔丧,诸葛亮不能回去,只能托书给妻子以表哀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