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原国派去足够份量的人帮鲁国操办国丧固然是造成“越权”的事实多少是给了鲁国极大的面子剩下的问题就是鲁人愿不愿意承情了。
倒数第二件事情办完剩下的就是朝会的最后一件事了。
狐尤出班说道:“疆场之上福祸天定阵陨沙场乃是各有天命一国之君亦然。”
话是这么说真正丧命在战场上的一国之君却是不多十只手指都不一定能数完里面最出名的当然是吴国的三任国君。
吴顺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四十八岁。
吴安王馀祭在征战越国时遭到越军俘虏有预谋的刺杀时年四十三岁。
吴道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时年四十一岁。
这些王号列国当然是不认的。列举的称呼也不是名算是一种“号”。不然的话诸樊名叫遏阖闾名叫光。
狐尤讲那些话就一个意思楚国以报仇的名义出兵当然合情合理则是未必多少算是一种私情大于道义的小道。
这里是不是连智氏也骂进去了?自然是没有的事晋国卿位家族智氏的事关原国公室的智氏什么事。
狐尤开了一个头。
后面有人站出来提到楚国出兵北上的猜测议题进入到原国怎么应对。
好些事情在私下已经拿出决议等于说越多人参与走过场的意思就更浓一些。
所以在朝会上进行讨论更多是用来向列国展示态度并不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商讨。
提到即将与楚国爆发战争少不得带上楚国的忠实盟友秦国谈到秦国又要带上有点像是秦国小弟的代国。
朝会上谈那些再释放出想要消弭战争的态度自然不是为了真的想将战争消弭掉纯粹就是做一种姿态而已。用一个成语就叫“故作姿态”。
看上去很虚伪问题是很多时候的“故作姿态”很有必要楚国可以视作原国的畏战诸侯则是可能认为原国能讲道理。关于邦交这种事或许也就同文明才能品位得出内涵换作其它文明?
如果是其它文明诸夏这边弱小他们才懒得多想。
换作诸夏足够强大?这种邦交姿态也许能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
怎么传播?强大到谁都无法忽视其它文明肯定要搞懂诸夏文明熏陶而出的思维啊。
朝会上没有提到征召多少军队。要集结多少兵力这一点私下早就有了结论。
这一次原国会集结七万左右的兵力应对南方兵力来源是智氏的常备军加上一个满编军团和一万骑兵;钟氏出动一个“师”的兵力狐氏出动一万左右的骑兵。
韩氏?他们主要负责应对秦国。
考虑到韩氏的战斗力比较差需要狐氏作为辅助并且智瑶还让驻防泾水一线的中行氏配合。合兵约是六万左右。
关于北部?原国在句注山和夏屋山沿线有万余驻军再调去五六千骑兵到句注山以西平原巡弋问题应该是不大了。
像是范氏、张氏、崇高氏等等家族?智瑶怎么可能让他们身处事外作为原国的一个家族纳赋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只是这些家族的战斗力比韩氏还差劲。
所以了智瑶对那些家族进行征召主要用于原国内部的卫戍其中魏氏旧地、仇由、中山、齐地也是他们卫戍的一部分同时也能算是一种预备部队。
“诸地征召大将军与国尉处理。”智瑶说的是除开张氏等家族原国还需要一支后备部队。
狐尤率先出班孙武紧随其后向智瑶行礼领命。
那么就是除了动员野战和负责卫戍的部队原国还会进行新一轮的征召只是事态不紧急到一定份上最后一批征召的部队会待在家乡附近操练并不会进行调动。
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非常肃杀要说原国众臣有多么紧张则是未必。
以前的晋人现在的原人他们并不害怕战争某种程度上还渴望战争。
尤其是那一批立下众多功劳才在原国有一席之地的人无论是获得爵位还是担任了官职他们需要更多的功劳作为晋身之阶怕的不是爆发战争想的是怎么参与进去啊!
智瑶看着表情热切的众臣想道:“好战进行开拓时是益处一旦国力不允许继续进行开拓反噬就要来了。”
不过哪怕出现反噬也是长久的以后大不了智瑶学汉武帝晚年作态来给国家降降温。
关于这点智瑶占始皇帝的便宜不是一点半点遭遇肯定跟始皇帝不一样至少智瑶有会有王后也不会令储君之位莫名空缺。
“父上。”
“哦是开啊?”
智开步入室内规规矩矩地行大礼问候。
“今次往‘洛邑’一行多听多看。”智瑶没有放下手里的笔一边书写着什么一边嘱托。
智开先回了一声“诺!”沉默了几个呼吸说道:“从‘洛邑’归回孩儿想向父上讨份差事。”
出使“洛邑”将往返脚程算进去大概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恰好就是春季下旬。
不出意外的话春播之后楚国就会出兵北上同时秦国和代国也将展开自己的动作。
大多数孩子有什么理想一般是从效彷父亲开始。
智开是听着智瑶的故事长大启蒙由智申进行教导方面是智瑶亲手抓只是大多数时候智瑶以留功课的方式进行教育。
听了智瑶那么多的事迹不免会让智开想追寻轨迹没有少接触农事以前也有参与每年夏季和冬季的军训事务觉得时候有自己的战绩了?
“往北?”智瑶听了智开的请求目光在智开身上巡视良久问道:“进驻两山抑或统率骑兵?”
老实说智瑶可不想智开去面对赵母恤统率的骑兵要说点什么儿子又说话了。
智开说道:“亦可随父亲南下。”
智瑶听到称呼的转换有些莞尔笑骂道:“滑头。”
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