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的农人开心他们不用再缴纳那么多粮食和布帛给大名府当农户有了剩余产品商贸交易自然而然就随之发达起来于是农人兴致勃勃地大兴桑田因魏博相卫地本来便是《毛诗》里所称的“机巧”之乡也是河北道的纺织中心所在现在恢复此产业不过是拾取了古老记忆罢了。同时魏博的高唐、聊城、清河等原来就商业色彩浓郁的城市商贾们也纷纷抬头他们见田季安已舍弃先君的重农政策后便重振野心开始满镇收购生丝和布帛向恒冀、横海、幽燕等北地贩售再卖往更寒冷的北方更有勇敢的商人直接越过太行山把生意拓展到了上党、太原甚至回鹘之地。
魏博的军卒也非常开心淮扬、江东的布帛来了本地的布帛产业也恢复起来布帛的价钱愈发充盈而便宜于是他们不满足于先前分发口粮和衣赐的军饷方式开始要铜钱和银宝而田季安也答应下来“此后魏博镇的军资半钱半实物实物由布帛、棉布、盐、茶、煞割混配。”由是军卒们皆大欢喜!
大名府狄公祠(祭祀狄仁杰)前树荫下数十名昭武(粟特)胡商及本地汉商都毕恭毕敬地拱手站在随船来的扬州大发商王四舅和俞大娘前好像看着男女财神般。
“魏博相卫的丝帛机巧工艺绝不在淮扬和苏杭之下。”俞大娘捧着一匹布帛啧啧称叹。
魏博的商人们互相得意地看看对俞大娘的赞许很是开心。
“这么好的丝帛不卖往新罗和倭国去太可惜了。”王四舅搭腔说接着竖起四根手指对魏博商人们说“只要一出海四倍利润。”
对面数十位魏博商贾齐齐伸长脖子发出密集的吞咽口水声音。
“海我们淮扬有港我们淮扬也有我们用高价收购你们的丝帛再用大船贩售去海东你们没有出海之虞却也能分得一杯羹如何?”王四舅叉着手很诚恳地提议道。
“难道淮扬没有足够的丝帛吗?”有人问。
俞大娘豪爽地说:“有且多可海东贸易量太大马上还要开拓去南洋西海的贸易光是淮扬江东的产量哪里能够?”
怪不得他们看中了魏博的丝帛产业。
“可桑田和麦田并不能并存我魏府处于大河和漳水之间本来就地隘丝帛一多产粮可就少了。”
“这也算是个事?岭南、淮扬、淮西直到襄邓和兴元处哪里不是怀王稻、小麦密植的景象?现在扬州市集上一斗米才几何钱啊!吃不了的全都可以被我们低价收购十万石十万石地运到你们魏博来就是每斗米最多加六文脚力钱……这样算下来还要比你们本地产出的麦谷便宜三成。所以你等购田种麦只会蚀本因为海东那边的新罗国、倭国也全都稻米不缺他们根本不要米只要丝帛这类紧俏商货。”王四舅是循循善诱将整个国际贸易的形势说给这帮魏博的土鳖们听让他们觉得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