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1. 笔趣阁小说
  2. 耽美小说
  3. 丞相家的小花娘
  4. 150、第 150 章
设置

150、第 150 章(2 / 2)


封父并不知道如何带一个过早成熟且天赋异禀的孩子。他就当对寻常孩子一样对待封凌,才让封凌自小成长起来,性子里多了一分为人的底线。

傅辛夷听着话,望着这样的封凌,觉得心头愈发喜欢。

她温和弯眉,却是没将这点小喜欢说道出来。

所有东西都搬运上车,封凌才重回马车,朝着傅辛夷笑:“让你久等。”

他将自己刚挽起的袖子重新放下。衣服维持那么久折着,总归留下了褶皱的痕迹。

傅辛夷依旧那样看着封凌。

封凌抬头再度抬头,见傅辛夷也不说话,就盯着他不住看,以为自己有那儿不妥当,低头看看自己衣服,摸了摸自己脸:“怎么了?”

傅辛夷收敛了一些,微转头含笑说了声:“没什么。走了,回府。”

从今日起,他们就将共同生活在一块儿。

……

时间过得飞快。

快到让人每到过年,就惊讶于又一年将要过去,惊讶于上一年似乎也没怎么过日子。

这种对时间全然无所知的状态,其实是最幸福的时刻。唯有日子无病无灾,才会让人觉得白驹过隙,时光荏苒。

京城里其实大小事不断,京城外也是如此。

傅辛夷小花铺多开了几家,任欣颖和小吕各自已成了一家的掌柜,并手握田亩无数。任欣颖与京城守卫中的郝康安成婚,而郝康安也是官场亨通,往上爬了两个军衔。

谢宁成功考进了大理寺,而詹达在外头做官做得不错,在有意回京的情况下,终是成功回到京城,继续为官。骆康被家里逼着做生意,适得其反,反而朝着礼部头也不回去了。

桂正初在徐州治理河道颇有心得,回京后和十二皇子一起维持着和蒙古的贸易往来,同时著书一部,专写水利治理和洪灾处理方法。

封凌则是借着徐州和京城外几个临近的城做试点,户改、造路、农改,在朝上混得风生水起。

他这人心眼特别多,先提出一个户改制度,严格规范黄册制度,精简内容,让户部一群人站在了他那儿,还给黄册特意拨了一大笔专款。这个户改制度中,由于涉及到流动人口,利好商户,让家中有亲戚从事商贾的站到他那儿。

他转头又提出了一个军籍更改制度,将原本世袭的军籍,变成了可改农户但不可农户改军户。所有军户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将士们要额外做点别的活,但各种福利优先,优于农户。于是兵部也站到了他那儿。

回头他还说,要让百姓多想出更加创新的点子,要推进工部创新,造福天下百姓。一人种出以往三人的粮食,天下就能更快得以发展。于是工部也站在他那儿。

余下三部,吏部对他在徐州和京城功绩说不出话来,礼部有自家人骆康,刑部和大理寺那头被会说话的谢宁打了个里外畅通。

老丞相退下后,将位置传给了原吏部尚书。这位吏部尚书极顺皇帝意思。皇帝又将封凌捧到了天上,于是……朝中上下,一时封凌风光无限。

其实众多官员本来还挺不乐意的,觉得朝廷上下挺好的,天下百姓也挺好的。何必折腾那么多事情呢。可每回封凌一提出一个建议,他们就觉得自己在其中有利可图,转头就对着皇帝:“臣觉得封大人此举大善!陛下英明!陛下深谋远虑!陛下知人善任!”

皇帝怎么说?

皇帝也没想到封凌这么能干。

他刚开始觉得那么繁杂的举措,看起来很折腾的模样,觉得自己要多花点心思将人捧上来。他是真的看好封凌,也是真觉得封凌能做一个靶子站在朝堂之巅。

谁想到国库突然钱多了起来,他私库也突然钱多了起来……

只知道做怎么做皇帝,只知道在臣子繁杂情况之间摆平衡的皇帝,一脸茫然没想明白。怎么修个路,改几个政策,商人们就突然暴富了起来,然后天下人好像钱都多了起来,转头朝廷也有钱了起来?

有好处不拿白不拿的皇帝还得逼着封凌讲经筵,专听造路和农改导致的民间消费增多,从而引发的全民暴富这门课。

皇帝哪知道,这是封凌用二十年,重回底层再次往上爬才明白的道理。

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

这里的民,是每一个百姓,而非彻底的上层贵人。

至于傅辛夷,她是半点不懂朝堂的绕绕弯弯。

她一心沉迷从海外引进自己喜欢的作物,在京城中当一名小花娘,并且研究起了“如何安全引入外来物种”。

“今年海运,有送来芜菁和三叶草。这是远方人用做饲料的植株。”傅辛夷在纸上写着,“田亩在种植芜菁和三叶草之后,土壤会变得更加肥沃,小麦生长得更好些。收割下来那部分,还可以喂牛羊。”

她搁下笔,招了招手:“良珠,将这纸贴到书房门上,让我们繁忙的封大人可以进门就看见。”

良珠失笑应声:“是。”

作者有话要说:芜菁=大头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